2月16日,美国哈佛大学肯迪尼政府学院教授史蒂文· 柯尔曼(Steven Kelman)来到娱乐场-威尼斯人娱乐场入口
并带来了名为《身在福中:政府未被发现的益处》的演讲。在讲座中,史蒂文教授旁征博引了各种现实与历史上的例子,并秀了一口流利的中文,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史蒂文· 柯尔曼发表演讲。
娱乐场
副院长程文浩主持了整场讲座。他在讲座开始前向同学们介绍了史蒂文教授。史蒂文·柯尔曼教授来自哈佛大学肯迪尼政府学院,是公共管理学的领头人。他著有许多关于管理和决策的著作,如《无拘无束的变化:政府组织变化的研究》等。

程文浩主持讲座。
讲座的开始,柯尔曼教授用美国两任总统里根和奥巴马的两句话引出了“政府”这个概念。“我今天不讨论人们通常概念上的政府,讲一讲政府带来的我们视而不见却非常重要的好处。”柯尔曼教授提到,人们常常认为政府是讨厌的,麻烦的,印象趋于负面,但未曾意识到政府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作用。他打了个比方:“就像鱼在水里一样,他们太习惯于水,把他当成了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甚至到后来已经意识不到还有水这样的东西存在。但他们不知道水对于他们的生存来说是必需的。”
柯尔曼教授用自身碰到的例子与托马斯·霍布斯的《利维坦》来阐释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政府对社会的规范,通过规章制度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威慑。从而将社会从自然丛林法则中解脱出来,进入到当下的文明世界。这种规范产生的最大的益处就是让人们能够产生彼此的信任。柯尔曼教授举例说,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前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曾提到,金融危机带来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人们对经济制度,对金钱丧失了信任,这容易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史蒂文· 柯尔曼与同学进行交流。
随后,柯尔曼教授与来参加讲座的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包括“超级政府”“美国持枪合法化”等问题在内,柯尔曼教授耐心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交流的最后,程文浩教授告诉大家,柯尔曼教授在62岁的高龄才开始学习中文,现在已经能够在演讲中将中英文无缝隙转换。另外,柯尔曼教授在两年前患有癌症,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病痛,到如今才能和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同学们给柯尔曼教授献上了热烈的掌声。

讲座现场。
3月16日晚,亚洲协会会长乔瑟特·希兰(Josette Sheeran)来到娱乐场
进行了题为《12天危机:全球领导者从前线汲取的经验教训》的演讲,为大家分享了在解决全球粮食饥荒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

乔瑟特·希兰发表演讲。
讲座由娱乐场
美国办公室执行主任、华威大学原校长薛伟德(Nigel Thrift)主持。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希兰女士的优秀经历。希兰女士是美国亚洲协会第七任会长兼执行总裁,自2013年6月在任期间,她负责领导和增进该组织在美国和亚洲横跨艺术与文化、政策和商业、以及教育相关的各项工作。希兰女士曾经担任过世界经济论坛的副主席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并曾担任过美国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与几乎每一个亚洲国家开展高级别的外交活动。2011年,她被福布斯提名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30名女性。

薛伟德主持讲座。
希兰女士结合自己的经历,通过12张图片娓娓道来她所关注的全球粮食饥荒问题。她说,年轻时的自己也常常有焦虑和烦恼,但自从第一次以记者身份外派到欠发达地区做报道时,她才发现原来全球仍存在严峻的粮食饥荒问题,在她身处的地方,人们依然每天为生存而斗争,温饱依然成为当地最大的困扰。她觉得,相比之下自己的烦恼显得微不足道。
“每隔10秒会有一个孩子因为饥饿丧生”,希兰女士说。目睹了饥荒地区的种种遭遇后,从事经济和贸易的工作多年的她决心投身于人类脆弱领域的前线。

乔瑟特·希兰结合个人经历阐述全球粮食饥荒问题。
在治理全球饥荒问题中,希兰女士认为领导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领导者的决断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她解释说,当一位领导者说“这不能在我管治下发生”时,所有东西都开始改变。
希兰女士还以G20峰会和WFP世界粮食计划署为例,提出了共同治理的意义。法国已将粮食纳入到二十国峰会中心议题,提出各国必须联合起来。WFP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经可以撤出三十个国家,因为他们已经改变了这些国家饥饿的面貌。
希兰女士还介绍了她所在的亚洲协会的工作。亚洲协会是1956年由洛克菲勒家族的约翰·D·洛克菲勒创办的非营利、非政府、无党派的民间机构组织,宗旨在于促进美国与亚洲之间的民间交流,增进美国及亚太地区民众、领袖和机构之间的相互了解。

乔瑟特·希兰介绍她所在的亚洲协会的工作。
最后,希兰女士强调说,“改变饥饿是一个机会,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在场的同学们们对此话题表示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提出了在解决全球饥荒问题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是否适用、当代青年人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等问题。希兰女士也结合自己从事解决饥荒事业的动机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宗旨,对大家的提问作出了详细解答。

在场学生踊跃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