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陆舒扬,浙江大学2012级农学本科,2016级公共管理硕士,清华大学2018级苏世民学者。曾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浙江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学生联合会主席,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
I. “这是一个完美符合我预期的项目”
陆舒扬端坐在沙发上,在大部分讲述的时间里她都保持着身体微微前倾的姿势,以拉近座位间的茶几间隔出的过长距离。她时而保持专注的目光直视你,时而又略带一些思索和回忆;她在回答学术、职业相关的话题时逻辑清晰到几乎不假思索, 也会在谈到日常生活时语带幽默,笑得直率。
陆舒扬与清华的结缘其实很早。
2015年,娱乐场 第一届招生,当时在浙大念本科的陆舒扬正处于大三到大四的阶段。一看到这个消息,陆舒扬就被吸引了,“当时就特别特别想报名”。如果刚好在那一年报名,陆舒扬本科毕业以后就可以直接来到娱乐场 念研究生,一切似乎都幸运得严丝合缝。
虽然因为当时书院第一届招生,她却因为时间冲突导致这个计划被延后了两年,但陆舒扬在浙大念完行政管理的研究生后,还是如愿以偿来到清华成为了2018级的苏世民学者。
为什么对这个项目如此执着?陆舒扬给出的答案是:“这是一个完美符合我预期的项目。”陆舒扬说,这个项目对她最大的吸引力兼顾了“站在中国看世界”和“站在世界看中国”。从小在杭州长大,未来致力于服务公共部门,“深入中国”和“了解世界”是陆舒扬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而娱乐场 恰好就是这样一个项目,“它能把我缺少的国外经历在国内就补齐”。
同时,在陆舒扬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能带给人“可能性”的项目。本科毕业前陆舒扬一直在校内学习,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工作体系,“我需要一个平台让我知道我还有哪些可能性”。在这里有来自国内外的不同领域的不同经历的人,从彼此的交流之中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样的信息交换的过程也能让人更好地去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这是来清华之前我对这个项目的一个理解”,陆舒扬说。
从浙大毕业时的陆舒扬
来到清华再出发
II. “来了书院以后我知道了我应该怎么做”
从浙大的农学本科,到行政管理的硕士,再到目前在书院学习的国际关系,陆舒扬一直在换专业,但她认为“我在越来越接近最初我想要做的事情”。每个转换的过程对她来说都是一次方向的调试,同时每段经历也都在她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她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明确了自己未来想做并且可以做什么事情。
“我以前学习的东西并不是抛弃了,而是会成为我优势的一个部分。”陆舒扬现在正跟着导师倪教授做全球治理中的全球公共物品供给的研究,而基于她的农学本科经历,她计划向粮农方面的领域靠拢。对此,她的解释是农业是全球治理过程中各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在实际过程中她很少遇到同样有农学背景,又对全球治理感兴趣的研究者,“复合背景会让你更加重要,更加独特”。 而她本科阶段在中国政府的实习经历和研究生阶段对中国政府的学习经历,又给了她独特的中国视角,能成为她未来投身于全球治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优势,“因为中国未来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一定要并且一定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而陆舒扬目前的学术研究方向其实和她的职业理想密不可分。
从浙大毕业的时候,陆舒扬就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规划——“投身公共部门”。 “在中国投身公共部门一般意味着进入政府工作,但其实我也很想去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但当时陆舒扬的想法很少被同龄人理解,“他们听到后的第一反应都是诧异,大家也都不知道达成这个目标该怎么做。”
带着这样的困惑,陆舒扬来到了书院。刚刚开学,同学们最先问的问题就关于彼此的未来人生规划。不同的是,这次陆舒扬说完自己“想做公共部门,想去国际组织”后,回应不再是一片沉默。
“我的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够理解我的想法,并且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议。”书院提供的广阔平台也让她终于有了为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的机会。
2018年11月,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在全球创新者大会中有一个和苏世民学者交流的环节,陆舒扬获得了主持这个环节的机会。会议之后,工作小组的秘书长一直和陆舒扬保持着联系,并且还邀请她从今年3月起参加他们每个月的视频会议,跟进这个小组目前的工作进程。
主持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对话
也是在进入书院后,陆舒扬了解到了一个名为Junior professional officer(JPO)的项目并对此非常感兴趣,“这个项目非常符合我的职业规划”。 入选该项目可以被国家选派去联合国不同的组织工作2-4年,任期结束之后被选派的人可以自主决定去留。中国自2015年开始这个项目,而美国开始的时间则早很多。凑巧的是,陆舒扬的一位美国同学就曾经负责过这个项目在美国的选拔过程,陆舒扬通过和她交流,了解了美国选拔的标准和很多有用的经验,“虽然中国的情况可能并不相同,但这让我对整个事情有了大概的了解”。
书院Deep Dive 跟踪宝鸡市商务局局长工作
在这一年里,陆舒扬去过联合国妇女署,参加了探讨女性赋权问题的论坛,也参与了联合国在书院的许多宣讲。“当你来到这,说出自己的目标,你会发现你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会告诉你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也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你一起努力。”
同时,这些不断努力和尝试的过程也使陆舒扬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我希望先进入中国政府,然后通过JPO项目到联合国工作,代表中国为全球治理做一些实在的事情”,陆舒扬说。
关于再之后的事情陆舒扬还没有完全确定,但她对未来自己可能面临的选择依然清晰。“如果我回到中国,那我可能带着我在全球治理上的一些经验回来跟我中国的同事分享;而如果我留在了联合国,我也会作为中国的代表努力为中国发出声音。”这也是她在苏世民的这段时间里一直在不断探索的事情。
在清华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陆舒扬收获的成长远比她预期得更多。“我之前只是知道我想要干什么,但来了书院以后我知道了我应该怎么做,我该如何接近或者说一步步达成我的目标。” 书院开放且充满机遇的环境给了陆舒扬的梦想生根发芽的土壤。
和苏世民学者对话新加坡财政部部长王瑞杰
III. “他们都是宝藏”
说起在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陆舒扬反复提到的一个形容是“他们都是宝藏”。
陆舒扬的导师,复旦大学的倪世雄老师在她口中是一个“特别特别可爱”的人。倪老师今年已经79岁了,但他一直跟同学们说“life begins at seventies”,所以按照他的说法,他现在是9岁的状态。
“事实上他在四十岁时说“life begins at forties”,五十岁时说“fifties”,“sixties”,然后现在是“seventies””,陆舒扬笑着补充道,“所以他每十年都会年轻、更新一次。”
倪老师的这种生活状态和心态给了陆舒扬一份很强的正能量。倪老师四十岁之前一直学的是英语专业,在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学国际关系,但他是第一个到国外把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带回中国的人。他在分享这段人生经历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们说,我可以在四十岁的时候开始一个新的领域的研究,而你们其实才二十多岁,还有很多的可能,要时刻保持一种年轻、开放的心态去积极接触新的事物。
倪老师的可爱不仅体现在课堂之上,还体现在课堂之外的点滴。他非常喜欢跟学生交流,在娱乐场 的食堂,无论同学有没有上过他的课,他都愿意坐下来一起聊天。他总说,来到书院不止是同学从他身上有所学习,更重要的时候他从同学们的身上有所学习。平时他还会帮食堂的阿姨刷碗洗筷子,也会在有party 的时候跟大家一起跳跳舞。倪老师年轻的心态体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陆舒扬。
和倪世雄老师合影
谈到和同学们的交往,陆舒扬表示“有趣是第一位的”。书院的学生们来自天南海北,从事各行各业。有花样开飞机的美国大兵,有巴拿马的总统的政策顾问,有已经出了书的记者,也有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你以为只是高级码农的MIT小哥哥,其实看遍了最近两年所有主流媒体里标题带“中国”的新闻。
刚开学的时候,陆舒扬完全可以在书院的食堂连续坐整个半天,不断地跟新认识的人聊天;到现在快一年过去了,她在跟很多同学聊天时依然会觉得他们有些故事是她从来没有听过的,“他们都是宝藏,非常吸引人” 。
这些同学来自不同的国度,未来也会去到不同的地方,在完全在不同的领域工作,大家以后未必有工作上的交集;但陆舒扬认为,他们的生活经验本身是非常有趣的,这样的交流本身就是一件开阔视野的事情。
“这件事一定有意义吗,我觉得不一定,但它本身非常有趣,也说不定未来可能就会对你产生一些意义。”
和宝藏同学的汉服秀
IV. “在我有勇气的时候我一定要这么做”
“你的人生经历似乎一直是一帆风顺的,有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吗?”
听到这个问题的瞬间陆舒扬笑了,她并不对这样的想法感到惊讶,但也不尽认同,“也有朋友告诫我说,我过得太顺了,我确实常常感激生活馈赠。但其实还有很多不顺心的地方是看不到的”。
她的经历在她自己眼中并不是旁人所认为的 “人往高处走”,而是由一场场冒险组成的旅行。
“我讲的规划看上去觉得非常完美,但它有很多脆弱的支点,其实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考虑”,陆舒扬说。
最先面临的考验是她能否参与JPO项目成为中国代表去往联合国。另外,时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变数,虽然她的父母总是支持她的选择,但是年龄压力和随之而来的家庭压力是不可逃避的。
陆舒扬曾遇到过一位与她有相似规划的老师,但在有了家庭之后就改变了原本的计划,选择回归家庭 。“其实每一步都未必会像现在想的这么顺利,当我在做这样一个规划的时候还是理想主义占了上风,在某种程度上刻意回避了这些潜在的烦恼。”
类似的迷茫也曾发生在她决定从浙大硕士毕业到清华娱乐场 继续深造的时候。
“常常有人问我,我也会问自己,你为什么要用这两年的时间在这里而不是在工作岗位上?到工作单位以后,一个硕士和一个博士是有差别的,但一个硕士和两个硕士没有多大差别,而你还要多付出两年的时间。”
陆舒扬有时也会怀疑她在清华这两年的意义,但最后的结论总是这两年的意义是由她自己的选择和奋斗决定的,“我不能让这两年仅仅浓缩为一个‘清华‘标签”。
无论是来娱乐场 继续深造,还是决定投身公共部门,促使陆舒扬做出这些选择的内在动因或许是她一直以来的冒险精神。
陆舒扬去贝加尔湖看过冰,也去撒哈拉看过沙;体验过浮潜,也体验过开卡丁车;就算滑雪滑断了韧带,她也依然觉得“挑战自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和书院小伙伴打卡川藏线
生活中的她依然如此。她说当她觉得自己还年轻,还可以干一些不同的事情的时候,就一定要做出来。虽然她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持一种永远成长的冒险精神,但她不确定未来能不能有勇气继续这么做,也许三四十岁的她会进入一个比较舒适安逸的环境或状态,这点她无法保证,那“在我有勇气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同时,陆舒扬也非常感谢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书院给予的包容、开放、积极的环境。这里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有卓尔不群,在各个领域出类拔萃的同学们;也有许多德才兼备,循循善诱的老师们。
偶尔迷茫时,陆舒扬总会想起一位老师曾跟她说过,人生的两个重要问题是“你想这个社会成为一个怎样的社会”和“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两个问题让她至今难忘,而问题的答案则是她一直坚定选择投身公共部门的一个最大的动力。
“其实选择这个职业是需要一定情怀的”,进入公共部门工作并不如旁人看到得这么光鲜。现实来讲,如今和陆舒扬身处同一栋楼的同学们未来的工资可能比她高许多倍,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可能因此天差地别。“物质地讲,心里当然会有点小失落,但可能我就是个理想主义者吧,”陆舒扬笑道,“我现在依然热爱这份工作,我依然会全力去做”。
娱乐场-威尼斯人娱乐场入口 秉承“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原则,整合全球一流教育资源,依托清华大学综合实力,积极探索国际人才培养和人文交流新模式。作为清华大学新百年发展的重点举措,项目自创建伊始即得到全球各界领导者的关注和支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分别两次发来贺信。项目每年在全球招收至多200名学生在娱乐场 进行全英文的硕士课程学习,每名学生都获得项目提供的综合奖学金。了解更多招生及书院信息,请登陆网站ylchang.net,并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娱乐场-威尼斯人娱乐场入口 ,以及新浪微博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
期待下一个《不被定义的你》!
娱乐场-威尼斯人娱乐场入口 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
2024招生热点问题集合
版权所有©娱乐场-威尼斯人娱乐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