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为深入贯彻清华大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安排,娱乐场
近日在线举办系列讨论会的启动会。书院院长薛澜、常务副院长潘庆中、副院长钱小军、教师代表以及学术等部门代表参加此次会议讨论。
薛澜首先向大家传达了清华大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暨第38次教书育人研讨会会议精神,传达了邱勇书记、王希勤校长、杨斌副校长在会上的动员和引导报告,及各位校领导对本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各项要求。他表示,通过梳理书院自成立以来在教学模式和体系上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书院目前的教学模式已初步进入相对稳定期,形成“核心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围绕“全球事务、中国发展、领导力”三个支柱展开,并通过“课堂学习、实践学习、体验式学习”三种学习模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应该看到,从微观层面上,教学基础仍不稳定。他指出,宏观上,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巨大挑战,如何更好地、更全面地、更客观地了解中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钱小军回顾报告的重点内容后,结合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如何落实“三位一体、立德树人”目标的想法。培养深入了解中国的未来领袖是书院的培养目标之一,而《中国社会实践》课程(Deep Dive)就是专门为此设计的内容。在现有参访的基础上,应更加深入探讨,在国际形势变化的复杂性与敏感性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课程要与时俱进地做出调整。关于领导力的培养,书院应该着力于从认知、眼光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需要更多引导学生改变要从自身做起,然后学会处理与他人、集体、社群等的关系,进而寻求对社会和世界作出更好的贡献。此外,钱小军还强调,书院要更充分调动学术指导委员会(TAC)的参与度,共同为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
潘庆中表示,书院已经走过了九年路程,通过这次教育工作研讨会可以总结经验,改进提高。选人是培养人的第一个环节,下阶段如何在当前复杂形势下鉴别和选拔优秀学生需要进行深入探讨。体验式的实践学习是书院培养人的亮点,要投入更多精力,列出需要改进的清单,讨论如何落实各项改进措施,让“了解中国”更深入,更有收获。另外,他指出,目前书院的学生积极寻找机会与其他院系进行交流是非常好的现象,从书院层面应该更多地促进同学们与院外同学的交流与融合,包括适当增加院外选课等。从课堂上学,从社会实践环节里学,从与他人交流中学等,书院要做的就是让每个培养环节有效,高效。
高旭东教授,作为书院成立之初就一直参与一线教学的老师,肯定了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现阶段应该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学生培养的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对于“了解中国”的真正需求,实事求是地制定领导力的培养目标,面对各类问题保持开放的态度,抓住重点改进今后的工作。
张进教授,从多年参与书院招生和社会实践工作的经验谈及,书院在选拔人才方面已形成较成熟的维度和标准,可以进一步考虑,通过统计、访谈等不同方式提炼出选拔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品质,包含心理素质方面,以便梳理优秀人才的共同特征。学生们普遍对社会实践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Deep Dive作为只有一周的课程对于真正了解中国远远不够,应该多思考把更多内容融入到培养的其他环节中,延展实践的周期。
院长助理章霁表示,项目的有效设计对学生领导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很重要。除了提供有效资源的对接之外,各个培养项目都应该注重从机制上为学生提供领导力培养的环境,重引导,轻干预。她还指出,领导力的培养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支持,当前书院的领导力培养项目急需统一的理论支撑和规划,有助于更精准高效地完成培养目标。
学术部、学生生活部的老师,就授课教师、选课体系、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会议的梳理,对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要素、课程体系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启发了很多思考,下一步会在工作中进行改进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