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行平台:魏君子回忆王羽:他自编自导的《龙虎斗》
王宇在《独臂刀》中饰演方刚。4月5日,著名演员、导演王宇去世。经过六年的疾病斗争,银幕上的铁骨大侠终于去世了。王宇以1967年的古装武侠电影《独臂刀》而闻名于电影界。当时以女性为主导的香港电影市场,王宇的阳刚之气扭转了香港电影一度阴盛阳衰的局面,开创了香港武侠电影的新世纪。导演李安曾说:王宇不仅奠定了武侠巨星的标准,也是拳脚动作片的先驱。他导演和表演的《龙虎斗》(1970)比李小龙发展得更早,激发了无数后继者。这些电影可能比我对世界的影响更大,到目前为止,世界还在学习。好莱坞导演昆汀在王宇面前是个粉丝。2020年疫情期间,他在新比佛利电影院官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王宇:超级明星》!超级导演!》的文章,不吝赞美之辞。而对于影评人出身、知名的香港电影研究者,现如今投身电影编剧、制片人、导演的魏君子来说,王羽的主要成就是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他在60年代主要是以武侠片为主,70时代拳脚片很多。他的去世象征着一个时代永远不会回来。以下是魏君子的口述:他是一个非常直率的人。听到王宇去世的消息,我在微信上和朋友聊了聊,说了一句话:江湖直男,那个时代永远不会回来。我觉得那个时代的人都过得很开朗。我记得应该是2012年导演张彻去世10周年。我想当一本书《武侠大师:张彻》,有幸访问了王宇。因为访问难得,我问了很多所谓的秘密消息,包括古龙手被砍伤,邵氏偷合同事件等。他在现场聊天。普通受访者在接受采访时眉飞色,但最终稿件不允许写。采访结束后,我问王宇先生,稿件写完后,我会给你看一眼,哪些可以发,哪些不能发。他说,没关系,只要我说,就可以登录,不用看。他是一个很直率的人。我不知道我们现在的年轻一代,不知道王宇的行为,他们活在那个时代,他们活在那个时代,他们活在武侠小说,他们活在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活在那个时代,他们活在那个时代,他们活在武侠小说,他们活在那个时代,他们活在那个时代,他们活在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武侠小说。听到王羽去世的消息,我感慨万千。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只能怀念它。王羽出生在武侠电影中是为了阳刚武侠。这不是偶然的。他是邵逸夫和张彻故意创作的。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香港电影市场,黄梅调电影是最受欢迎的。女演员占据绝对票房主导地位。即使有男性角色,也是由女性扮演的。最著名的是女演员凌波。还有当时电茂电影公司为中产阶级拍摄的歌舞电影,如《野玫瑰之恋》(1960)和《星星月亮太阳》(1961),都是大女主角电影。当时,女演员主演的电影是最赚钱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导演张彻认为这一趋势肯定会过去,需要新的类型和氛围来代替,所以他提出了阳刚武侠,并开始探索演员。他发现的第一批演员是王羽。王羽不是戏剧班或者。王羽选择了这些年轻的剧照《边城武侠》和罗烈健同时,他都是为了体育冠军。从左到右依次是罗烈、王羽和郑雷。从《虎侠歼仇》(1966)、《边城三侠》(1966)等武侠片开始,王羽一路拍摄《独臂刀》(1967),在香港上映后票房突破100万元,所谓的武侠新世纪诞生了。以王羽为代表的阳刚银幕形象非常流行。从此,江大卫、狄龙、陈观泰、傅生、洪金宝、成龙、周润发等都延续了这种阳刚男性形象。他主演的《独臂刀》非常叛逆。《独臂刀》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对当时的武侠电影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王羽的阳刚之气,与张彻导演的热血风格相得益彰,扭转了当时香港电影中阴盛阳衰的局面。第二,电影中的动作设计在当时有了很大的创新。唐佳和刘家良担任武术指导,其中有很多奇门武器的设计非常特殊,王羽饰演的方刚在20世纪60年代被砍掉了右臂,最终用左手练习。他的手臂又被砍断了,整部电影充满了愤怒。当他练习一把独臂刀时,他发现主人很困难,被坏人入侵,所以他独自去救主人。根据传统的武术电影,在他拯救了主人之后,他应该继承主人的衣钵,重振主人。然而,他没有。他离开了主人,悄悄地离开了,没有与世界和解。这是一种叛逆的青春精神。《独臂刀》海报。20世纪60年代末,香港新一代的年轻人,所谓的婴儿潮一代,已经开始慢慢成长,他们需要有自己的文化符号。张彻创作的这部具有叛逆和愤怒的电影,加上武术指导设计的爆炸性行为,与整个情绪不谋而合,所以这部电影突然变得流行起来。不到1970年,前邵公司英雄邹文怀离开了邵,独立了嘉禾。王羽在嘉禾正式成立之前离开了邵氏。王羽是邵氏的一张王牌,邵氏自然失去了新的合同。邵氏大卫,王羽没有办法在香港拍摄,王羽最后去了台湾省。找王羽拍了一部《独臂刀大战盲侠》(1971),其实是邵氏的独臂刀IP带着日本的盲侠IP嫁接,邵氏一边和王羽打官司,一边还拍了一部《新独臂刀》,宣誓自己的正版主权,主演是邵氏的新小生姜大卫。风格冷酷的王羽。如果非要让他们比较,我觉得王羽更符合传统武侠片的形象。他又高又壮,可以光着胳膊。他的外表很冷,话也不多。他就是这样一种风格。姜大卫身材比较矮,导演张彻把自己的爱人藏起来,让他在片中穿上白色的衣服,不仅是胳膊,还有忧郁的路线。其实狄龙最接近王羽的形象,但是当时狄龙比较阳光,没有王羽冷。在张彻的爱徒中,陈观泰憨厚,傅生调皮,戚冠军木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王羽有一部戏,现代观众可能不熟悉,叫《龙虎斗》(1970),是他的第一部自编自演的作品。这部戏是由创作的,或者傅生调皮,戚冠军木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王羽之前有一部戏,叫《龙虎斗》(1970)。他们都使用武器。在《龙虎斗》之前,它已经从剑变成了拳脚。影片中,中国铁砂掌战争日本空手道,非常暴力,承担了张彻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后来,李小龙从《精武门》等电影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周星驰小时候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他在拍《功夫》时说,他小时候看过王羽的《龙虎斗》。好莱坞导演昆汀也非常赞扬这部电影。《龙虎斗》是王羽在邵氏拍摄的。拍摄结束后,在电影上映之前,他与邵氏陷入了僵局。因此,邵氏在电影上映时没有宣传太多,但当票房卖出200万元时,邵氏很快就让这部电影上映了,因为王羽不再是邵氏的演员。他卖了太多钱,邵氏的脸挂不住。两年后,根据《龙虎斗》的创意,邵氏翻拍了一部名为《世界第一拳》的电影,由罗烈主演,并在美国获得了票房冠军。因此,王羽的《杀死比尔虎斗》的第一部音乐也是王羽的第一部戏。《龙虎斗》售价200万元,打破了香港票房纪录,《独臂刀》售价100万元。王羽后来离开邵氏跑到台湾省,开始拍摄《独臂拳王》系列,即将《独臂刀》和《龙虎斗》两部最具代表性的电影融为一体,用拳脚打仗,后来有了《独臂拳王》(1971)、《独臂拳王大破血滴子》(1976)、《独臂拳王勇战楚门九子》(1976)、《楚门九子》也很受欢迎。后期主要是制片人和客串王羽的主要成就是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60年代主要是武侠片,70年代拳脚片比较多。自1964年成名以来,王羽已经走红20年,很少成为20年的男主角。20世纪80年代以后,王羽没有拍太多电影,开始做老板制作电影,偶尔出演。比如他制作了电影《火烧岛》(1991),在里面演了一个大哥,在导师张彻的《上海滩十三太保》(1984)中客串了一个角色黑帽子。还有一部我最喜欢的剧,是丁善玺导演的《千人斩》(1991),一部武侠片,有点超自然。王羽对自己不满意,票房也不理想。这似乎是我印象中最后看到的王羽主演的武侠电影。这出戏之后,他就不怎么演了。王羽主演了《武侠》,他有自己的气势。2013年,他还主演了《滕嘉龄》。